第011版:作文 2025年04月23日

发现最纯粹的风景

  

  

  

  

  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二(17)班 陈述

  如今,通信和交通日益发达,日行千里早已成为现实,游览四方也成为很多人的兴趣。可是,当我们在风景中寻找文化符号时,究竟是在发现风景,还是在用滤镜遮蔽风景真正的样貌?

  被篡改的风景密码

  敦煌莫高窟的藻井上,乐伎手持筚篥与箜篌跨越千年时空,与雅典卫城的里拉琴遥相呼应,商旅们在丝绸之路上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瓷器,更有彼此印证的星途与矿物颜料配方。这些文明对话本该让风景愈发丰富,可大多数人却执着于用标签覆盖真实。

  文创店中速写本的扉页上,印着“敦煌八大景”打卡攻略。当我真正站在九层楼前时,满脑子想的只是“先对照攻略找角度,再拍张照发朋友圈”。导游的讲解在耳边响起:“各位游客,这幅壁画用了四种青石青金石颜料,是当时粟特商队从波斯运来的!”凝望那幅壁画,我脑子想的却是:眼前的飞天仙女怎么像极了短视频里的古风网红?

  直到站在文物修复室门口,看见修复师戴着白手套轻轻掸去壁画上的浮尘,我突然想起去年生日妈妈煮鸡蛋时,蛋白在瓷碗边凝结出的薄霜,有些风景注定要亲手触摸才能发现它真正的温度。

  重获感知的原始之力

  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的《吻》曾让我陷入眩晕,但直到站在原作前那些金色漩涡突然化作阳光下翻涌的海浪,我才忽然顿悟了真相:当我们停止用既定概念裁剪世界时,事物本身的显现才会突破文化的牢笼。

  在故宫中,一位位大国工匠跪着清理壁画的身影,像极了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的孩童。他们深知有些秘密只能用膝盖丈量,用指尖触摸,用瞳孔里最原始的震颤捕捉。

  置身于云南独龙江,直到摸到被当地老人誉为“大地肋骨”的奇特纹路,在暴雨中被疯狂冲刷着,逐渐显露出它的原貌。那纵横交错的沟壑突然在掌心发烫,这一刻,我仿佛触摸到远古先民刻在龟甲上的文字。也就是在这刹那,才真正发现那原始自然、未被文化囚禁的风景前所未有的魅力。

  于文明的废墟上发现新风景

  有一些阿尔卑斯山的登山者,会关闭电子设备,让绘画速写本紧贴胸口,一边聆听山风的絮语,一边完成美术作品。这让我想起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“以无厚入有间”,唯有放下知识的傲慢,才能让感知的刀刃游刃有余。

  沙漠胡杨的年轮从不因无人观赏而停止生长。当我在敦煌的修复室前见证指尖的温度,在独龙江的暴雨里触摸大地的肋骨,我终于明白:真正的风景,从来不在镜头里,而在我们放下电子设备,让暮光自由流淌的瞬间。

  点评

  本文通过对自然风景与科技(滤镜)的对比,展现出独特视角,作者试图探讨科技对人们感知自然的影响,引导读者思考真实与虚拟间的关系,引发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,具有一定深度。 指导老师:田静

分享到微信
使用"扫一扫"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
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|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|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

关于我们| 广告报价| Copyright (C)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 镇江日报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