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杨泠
本报通讯员 曹逸
围绕“‘镇’心社保 共享美好”服务品牌建设,加快推动人社服务精细化、数字化、差异化发展,始终把“让每缕炊烟都飘着社保温度”作为光荣使命,走村入户让政策带着泥土香落地,数据跑腿让服务插上云翅膀入户,用社保的丝线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幸福账单……近日,镇江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(人社综合服务分中心)在市数据局2024年度政务服务评比中获得市“最佳政务大厅”、市“重大项目服务优秀集体”两项荣誉,7名窗口工作人员获评“先进工作者”。这是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连续第4年获得市“最佳政务大厅”、连续第2年获得市“重大项目服务优秀集体”荣誉。
创新人社服务模式
构建特色“服务圈”
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社保蓝”,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,明确4大行动、6大目标、10个系列活动、40个创建项目,设计富有镇江特色的社保服务品牌名称、标识,服务品牌创建活动,作为全省代表入选《中国社会保障》杂志2024年全国社保之最。
以综合柜员制实现业务“一窗办理”,完成长三角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准备工作,开展“服务效能提升”专题培训,完善办不成事窗口、周六不打烊、静默叫号等特色举措,完成过渡性养老金调整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政策落地的咨询解释工作。
同时,构建“纵横结合”的党建联盟,“就近办”银行合作网点增至130家、可办人社业务增至71项,建成社保卡服务网点467个,积极构建“15分钟人社服务圈”。
扩大社保覆盖面
解企业“急难愁盼”
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实施“数据找人”扩面专项行动,通过发送提醒短信、信件,提供精准服务,推进重点行业和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。截至去年底,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73.21万人,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5.73万人,工程建设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%。
同时,聚焦企业发展“急难愁盼”,在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、高新区蒋乔街道等开展人社政策上门宣讲,为个体工商户开展专项服务,为企业提供临退休人员档案预审服务,避免企业职工“反复跑腿”。
此外,完善“三位一体”工伤保险体系,提取工伤基金用于工伤预防培训,实施危化品行业、工伤事故多发行业企业专项预防培训行动,举办镇江市首届工伤预防知识竞赛,危险化学品行业工伤发生率持续下降。
推进“数智社保”建设
撑起市民人社“保障伞”
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深化社保“一件事”标准化国家级试点,依托“省人社网办大厅”“江苏智慧人社App”等实现全网通办,在全省率先推出人社业务“视频办”服务,优化职工退休等3个跨部门关联事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场景式服务,2024年全市人社部门提供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服务超5万次。与多部门开展资格认证数据比对,截至去年底,市区企业养老保险认证通过率达100%。
主动上门开展为民服务,在社区乡镇、养老中心等开展暖心服务,举行退休人员文艺汇演、门球比赛、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,企退人员免费体检惠及全市18.3万人,激发“银发力量”,三代社保卡实现公交、文旅、校园等126项场景应用。
此外,提升全民共享保障水平,做好各项社保待遇发放调整工作,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20年上涨,并为美团、饿了么等7家平台企业支付职业伤害待遇629万元,帮助参保人员撑起人社“保障伞”。
下一步,市人社局将继续围绕“‘镇’心社保 共享美好”服务品牌建设,加快人社服务数字转型,以品牌化运营、精品化路线提升人社经办服务效能,让镇江这座“山水花园”城市的“人社温度”更为舒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