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会堂

京江晚报 第006版:江花周刊·专栏 2025年09月14日

  科学会堂里的“牛顿之树”

  

  

  有点掌故,有点记忆。一股“海上风”,带来几许岁月的味道。

  ■ 文/图 黄政一

  

  

  淮海中路北有大方绸布店、高桥食品厂、上海电影局、金龙绸布店等,南有成都饭店等,上海电影局隐身在大花园的深处,钢窗地板洋气十足。原来主人也是亨头一位。斗转星移,人去楼空。一段辰光又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名表专卖店,金粉气又于一身了。

  成都饭店经营川菜,应是改良的适合上海人口味的川菜。“鱼香肉丝”“麻婆豆腐”“酸辣汤”每次必点,40多年前饭店少、吃客多,有辰光要拼桌。一边吃身边已站着猴急的吃客,一顿饭吃得说不出的苦。但酸辣微甜、白白嫩嫩肉丝的“鱼香肉丝”过目不忘,念想至今。印象深刻还有到七点半服务员已开始打扫卫生了,这种“赶动身”不温不火,懂经识相的吃客赶紧离场,碰到死勿领门的吃客就是勿走,就是慢笃,因为饭呒吃好酒呒吃敞,店家结束营业还有大把辰光。

  高桥食品厂的月饼倒是常买常吃,后来晓得了浦东还有个高桥镇。仰贤堂是一座民国风的中西混搭建筑。正面看是三开间二层石库门,背面临河一面,却是五开间三层西式别墅,兼有亲水平台。屋顶的中式观音兜和西式壁炉烟囱和谐地组合在一起。仰贤堂现在被辟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,里面转了一圈,发觉运用了很多现代电子展示方式。

  再见“仰贤堂”那是两年多前的金秋的一个下午去听叶辛老师的讲座,二楼座无虚席,叶老师大谈现在小年轻的婚恋现象,十分风趣,入木三分。听客们也报以微笑,因为感同身受。阿拉环顾四周,墙上雪白,但把原先高高在上的那几条清晰的弹痕覆盖了。后来活动结束踱至底楼黑漆木大门外,石墙上那几只深陷其中的弹孔也被白水泥悄然填没了。历史记载就这样被好心人揩脱了。

  话再说回来,这一历史建筑以及老街的保护镇政府用心思花了大力,而周敏法先生用心用情用力很多。伊不是高桥人,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不分东南西北,伊默默地践行着。而所做一切是对上海历史地理文化的痴情痴迷,这不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推出“厚砖”《上海历史地理考证文稿》,伊有所“突破”,有点“惊艳”,讲得阿对?阿有理?由侬评判?

  好久未逛南昌路,趁吃夜饭尚有3个小时,何不来一次City Walk。“科学会堂”似又在大装修,门洞大开,阿拉轻松入内,别来无恙,深沉雅致。推开大门敞亮的长廊外那真是春意盎然一片,大草坪黄绿相间,但绿色唱了主角。草坪四周绿植点点,先从西边碎石小路踱入林间,松紫薇、金森女贞边一汪池水,碧绿水中,有小鱼儿的绰绰身影。瓜子黄杨、水杉、八角金盘,桃叶珊瑚一一饱眼福;瓜子黄杨91岁了,三级保护,编号03-030。踱步向北处鸡爪槭、又一片桃叶珊瑚、桂花、珊瑚树、枫杨粗壮、红花檵木相隔有距;香樟粗壮,枝叶浓密,身底下一块铭牌,编号03-022,再细探究芳龄几何?哟!80年了。

  阿拉兴趣浓又走向草坪东头了,轻轻踩着蓝白鹅卵石铺就的碎石路,一片红叶枫一丛腊梅把着入园口,没走几步又见两株金丝海棠。三株缠绵的梅花树后一块大石“院士之家,徐匡迪”,弹眼落睛。一幢三层花园住宅,想着里厢大咖云集的景象,有点激动。门前麦冬一圈围着一株广玉兰,那是华盖遮天。一棵无患子有点孤单。再往西走,宽阔的草坪上两株树映入眼帘,呀!牛顿苹果树、友谊之树。牛顿苹果树四根枝头已有吐露春天消息,那块蓝底白字告示牌“牛顿苹果树,2024年3月25日落户上海”。而那棵“友谊之树”花苞簇拥枝头,俏也不争春,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种植。

  世界发展,科技引领。在两株树上驻足良久,左顾右盼,感慨万千。这一派春景都一一用手机拍下。摄影家文德斯说:“希望拍摄到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东西,只是观看,而不想证明什么。”伊又讲:“展现事物的自然状态。”阿拉今朝做到了。但离艾伦·希什金德的要求又差了好多,伊讲:“物体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进入图像中,它直接被拍摄,但常常无法辨认;它从正常的环境被移除,脱离了惯常的邻近之物,被迫进入到一种新的关系体系中。当我拍摄一张照片时,我期望它是一个全新的、完整而独立的被摄对象,其中的首要条件是秩序。”有行家认为手机摄影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新的关系体系,是一种被打破而又重建的“秩序”!

  那晚在淮海中路成都南路口的“老人和”与叶辛等大家小酌聊天,很是惬意。“喜欢上海的理由”力波啤酒现安家浙江淳德,山青水绿,蛮好蛮好。品咂冰镇的“久别重逢”的喜力中国版风味依旧,只是新瓶装老酒。“人生苦短,尽享佳酿”。想伊已在原厂址上更新再造30万平方米商务总部集群——上海·力波。力波1984精酿体验馆原来是老锅炉房。10座堆放麦芽仓库至今屹立,60米高的大烟囱傲视力波的前世今生。望着伊高大的身影,突然想到伊红牌(醇厚型)与绿牌(清爽型)酒瓶10多年前的一只废品回收价,前者5分钱后者一角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