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肉圆

京江晚报 第010版:名城·听鹂山房 2025年01月18日

  

  

  文/陈永莉

  

  现在的大西路,年味越来越浓了,到处弥漫着诱人的香味,路边“镇江锅盖面”的招牌,吸引着我走进一家面店。墙上的菜单品种齐全,但我还是最爱肉圆面,它让我想起了妈妈的肉圆。

  每年腊月,老妈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年夜饭。她自己去买食材,每次都满载而归。鸡鸭鱼肉是必备的,鸡蛋、鹌鹑蛋少不了的,豌豆苗、水芹菜那是吉利菜,再买挂肥肠、猪肚,清洗干净,挂在阳台上。大肉圆是妈妈的拿手菜,按照她的说法,肉圆是道硬菜,寓意着团团圆圆。

  妈妈做肉圆,从买肉开始就讲究。要选上等的肋条肉,还要手工剁成肉糜。后来,家里有了绞肉机,老妈还是坚持自己剁肉糜。她说,肉糜还是自己剁好,可以把一些筋膜去除,这样,肉圆才舒软润口。每年的腊月,她从选材、制作开始,无须我们插手,总是一个人在厨房忙碌。

  慢慢的妈妈年纪大了,我们就陪她去菜场采购。肉买好,洗净沥干水,由我们来剁成肉糜,妈妈在边上指导做肉圆。肉糜放入大盆,里面放葱、姜、蛋清,调料一并搅拌好,放一旁。再放入油锅炸熟,捞出来冷却,看着炸好的大肉圆,妈妈用盒子装好,那是母亲为孩子们准备的。

  妈妈退休前是单位的幼儿园园长,善良厚道,一生育人无数。退休后,在大院里,一生和邻睦邻,谁家孩子需要临时照看,热心的老妈都会无微不至照顾他们。孩子们长大后,工作在各个岗位。逢年过节他们总要来看望高奶奶,临走时,老妈送上一盒自己亲手做的大肉圆,这也成了过年的“惯例”。母亲一辈子都是这样待人接物,我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家风。

  那年,我在外地工作。母亲退休后,为支持我的工作,就把外孙女接到镇江带。当年,她要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,照顾我的外公、外婆,还要带外孙女,可见生活是多么艰辛。每次信中,她从来报喜不报忧,嘱咐我安心工作,一心支持我在部队的工作。有一年腊月,我回镇江探亲,推开家门一看,母亲背着年幼的外孙女,在厨房中炸肉圆,此情此景,让我永生难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