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东巡开凿运河

京江晚报 第006版:城事 2025年01月18日

  视频制作:

  孙力 蒋敬

  钱恒

  配图:蒋敬

  

  

  

  本报记者 孙力

  

  众所周知,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代。但以镇江为起点的江南运河北段,实际上早在秦代就已初具雏形。正如元《至顺镇江志》里所说的:“京口有渠,肇自始皇,非始于隋”。

  我市著名学者王川最近正在领衔撰写《镇江旅游文化丛书》。在书里,王川写有专节《“基建狂魔”来东巡》,讲述秦始皇东巡镇江始末。据王川介绍,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第五次东巡。他从关中咸阳南下荆湖云梦地区,然后进入江东,抵达浙江。返程的时候,秦始皇经过镇江,并由江乘(今句容北)渡江回咸阳,半路病死于沙丘。

  秦始皇在经过镇江时,干了一些事,例如开凿运河、凿断长冈开龙目湖、凿断云阳(今丹阳)北冈、改瑞山为圌山等。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  王川认为,这是因为秦始皇听信了方士的说法,认为这里有天子之气。因此,他想破坏这一带的王气。“除了在丹徒,丹阳开挖运河,开凿龙目湖,秦始皇在圌山还开挖了一条河,这就是当地人口里的捆山河。秦始皇认为这样一来,镇江一带的王气就被破了。可他没有想到,几百年后的南朝,镇江依然出了不少皇帝,比如大家熟悉的刘裕、萧道成、萧衍。”

  丹徒、曲阿这两个古地名的出现,就和秦始皇的这次东巡开河有关。依据史籍记载,秦始皇“使赭衣徒三千,凿京岘东南陇”。“赭”在汉语里是红色,也就是“丹”的意思。所以秦朝时镇江被称为了丹徒。曲阿是丹阳的古称。秦始皇下令凿破那里的北冈,将道路改造成弯曲的形状,因此得名“曲阿”。

  秦始皇东巡,随行为什么会带着三千赭衣徒呢?这已成了未解之谜。据王川介绍,除了在镇江凿河,这批赭衣徒还砍伐过洞庭湖君山的树木,射过琅琊的大鱼,“由此来看,三千赭衣徒很可能是常设的建置,起的实际上是工役,也就是民夫的作用”。

  虽然秦始皇的本意是为了破坏王气,但实际上,他为后代留下了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。秦始皇开凿的河道,也就成为后来江南运河北段的雏形。

 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郝鑫告诉记者,在具体治理过程中,秦始皇主要做了两件事。一是新开水道,将徒阳运河的入江口从原来的徒儿浦,移到了丹徒口,缩短了入江口与邗沟间的距离。二是利用地形,疏浚河道。通过增加弯道,减缓水流,可以便利行舟。

  镇江古运河素有“五口通江”之说。秦始皇开凿的丹徒口,是其中最早的通江口,至今依然沟通着古运河与长江。丹徒口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