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37家外贸企业参与全国技贸措施影响调查

京江晚报 第003版:发布 2025年01月09日

  

  

  本报讯(眭仡菡 记者 陶立波)近日,由海关总署组织开展的2025年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统计调查工作正式启动,我市37家外贸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参与本次全国性调查工作。

 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,37家企业既包括了我市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新兴出口产业,也包括农食产品、机电仪器、化矿金属等传统特色出口产业,样本企业规模从大型企业覆盖到中小微企业,能较有代表性的反映我市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情况。

 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《WTO/TBT协定》和《WTO/SPS协定》所涵盖的所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总称,包括各个国家或经济体以维护国家安全、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和健康、保护环境、保证产品质量、防止欺诈行为为目的,制定的技术法规、标准、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及动植物卫生措施。

  在国际贸易中,技术性贸易措施既是各国保护国内产业、提升产品质量的手段,也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。通过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统计调查,可以全面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情况,有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
  记者从镇江海关了解到,本次全国性技术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的重点产品包括水果、预制菜、医疗器械、“新三样”等。近年来,我市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,出口受阻的情况屡有发生。以我市出口医疗器械为例,就曾遭遇到进口国要求产品需经指定实验室检验、通过认证方可进口的不公正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待,对我市相关企业造成出口成本上升、周期延长等不利影响。2024年,我市某传统特色出口产品遭到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西班牙等国的召回通报,主要原因也是产品相关指标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,后经多方交涉才逐步消除影响。

  镇江海关提醒,我市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,应密切关注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情况,特别是遭受到歧视性、非公正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时,应第一时间向属地海关反映,通过官方渠道在WTO框架下对外磋商解决,保护企业合规利益。同时,出口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对进口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、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等策略,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,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。